2012/12/06

苗栗社大的辦學理念、方針、與核心價值


辦學理念

一、知識解放、公民社會
國內社區大學發韌於1990年代中期,時值台灣威權統治解體不久,台灣社會因長久處於戒嚴體制,思想、教育、文化等均有待解放,而初生之民主體制亦亟待鞏固、深化,在此一政治、社會、教育、文化的時代脈絡之下,倡議「解放知識,打造公民社會」之社大運動應運而生,期能藉由各地普設社區大學,深化民主、發展新文化,重建台灣社會。

1998年9月國內第一所社大--台北市文山社大創設後,旋即引發熱烈迴響,此一兼具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理想之社區大學設置運動,因其理想初衷切中台灣數十年來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積弊,迅速於民間燃起等各界草根工作者之熱情呼應,苗栗一群關心台灣發展之教育界、文化界人士亦隨即響應,並在苗栗縣政府支持下,於1999年成立了苗栗縣第一所社區大學,即本校苗栗縣社區大學。

二、社區主義、在地關懷
台灣解嚴之後,本土化運動方興未艾,文建會1994開始推動之社區總體營造,為本土化運動發展注入更多動能,而社大運動創發之初,亦同樣主張社區主義理念,強調社區參與、建構社區意識,藉此為民間社會蓄積自主社區公民之參與能量。苗栗社大因創辦者皆為地方教育、文化界知識份子,長期關懷鄉土社會,自創校之初,亦將在地關懷、社區主義視為辦學之核心理念。

三、學習人權、終身學習
2002年「終身學習法」發佈施行後,為國內社區大學設置提供法源依據,也為社大運動添加新一波發展驅力,社大運動之價值定位,也在建構公民社會之外,明確融入發展終身學習社會之理想。苗栗社大因認同此一強調「學習人權」之價值理念,自終身學習法立法前後,即開始推動社區學習網絡之拓展,期於苗栗縣建構更友善之學習環境,讓更多民眾得以加入終身學習行列。

辦學方針:厚植公民社會、永續終身學習、落實在地關懷

由前揭之辦學理念出發,苗栗社大發展出「厚植公民社會」、「落實在地關懷」、「永續終身學習」三大辦學方針,此三者雖非互斥性之概念,但各有不同強調重點,期能藉此凸顯苗栗社大辦學價值理念,並藉此架構指引辦學方向,以逐步累積辦學成果。

「厚植公民社會」之辦學方針強調社大在民主深化上所應發揮之功能,透過課程、講座、活動等諸多不同形式,持續關注公共議題、提升公民意識、拓展公共領域、促進公民參與。

「落實在地關懷」之辦學方針強調社大應守護與發展在地人文、自然價值,關懷在地弱勢群體,於在地社會中扮演進步性角色。

「永續終身學習」則強調建構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事事可學的終身學習社會,鼓勵民眾加入學習行列。

核心價值:公共性、進步性、在地性

國內社大運動發展迄今邁入第十四年,社區大學已在全國遍地開花,社大的角色定位也有「終身學習」、「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社會教育」、「推廣教育」、「通識教育」、「進修教育」等不同側面之強調,然而,建構公民社會的理想似乎也在社大建制化的過程中,逐漸稀釋、弱化。

對於苗栗社大而言,儘管前述諸多社大之角色定位,確為社大所具有之社會功能,卻並非是「社大之所以為社大」的價值核心所在;社大的核心價值、亦即社大之存在理由,在於社大是「以社會重建為目標之社會學習場域」,兼具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意義,社大容或有其它功能,卻不能賓主錯置,失其根本。

緣此,苗栗社大近年辦學除強調社大之非營利性之外,尤其強調公共性、進步性、在地性之價值,堅持前揭之「公民社會」、「終身學習」以及「在地關懷」三者不可偏廢,尤其「公民社會」與「在地關懷」更是關鍵所在,社大若捨此不由,將陷入公共性與正當性的危機之中。

2010/04/01

建立學習型的公民社會(江明修)

一、社區大學的誕生故事

千禧年前後,台灣的民間社會對知識的需求,愈趨強烈。緣此,社區大學運動期能突破制式教育之局限,以激發民眾學習熱誠和動機,讓民間教改的基本理念,得以透過推動社區大學,做到以活化社區、解放社會力,以及培育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為目標。

倡議社區大學的初衷(黃武雄)

一、

從一九八七年解嚴到今天,台灣的社會有沒有向前走?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慎重評估,不能人云亦云。基本上,人民的自由度提高了,在言論自由、結社自由方面,都已百無禁忌。過去政府普遍的官僚作風也改善了好多,例如今天警察對人民的態度,客氣多了,不像戒嚴期間,隨時要管束人民,甚至隨時把人民都看成嫌犯或小偷;公家機構對老百姓也親切得多。這是台灣政治的進步。

社大十年重談社區大學的定位(黃武雄)



社大十年。

從1998年第一所社區大學在文山成立以來,社大運動走了十年,一路真是跌跌撞撞。

在資源與空間極其有限、社會支持度相對薄弱、穩定度欠缺,而主流價值對社大的認知與社大本身的自我定位之間,又有巨大落差的情況下,社大能從這夾縫裡抽芽、成長,真是台灣社會的奇蹟。

社區大學的發展困境與未來規劃(教育部社教司)

1998年,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成立,為台灣第一所社區大學,短短10年間,目前全台灣已有78所社區大學及 14所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其設立目的在於發展公民社會、打開公共領域、重建社會價值觀,因此必須透過知識解放、社區參與、在地行動等途徑來落實社區大學理念。

社大實踐的若干反省--訪問黃武雄老師(楊志彬)

楊:
您1990年便提出社區大學的構想,1997年開始積極投入推動,1998年更親自主持北縣五所社大的籌辦。這個過程是基於什麼主客觀條件的變化?

公民社會與教育改革(黃武雄)

一、

解嚴十餘年間,「國家理性」在台灣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國會改造、司法獨立、反黑金、反賄選的聲浪不斷,即為明例。

社區大學為什麼要發大學文憑(黃武雄)

最近地方政府積極支持民間學者所提普設社區大學,以進行社會重建,發展新文化的理想。經過半年的努力,第一所社區大學已在台北市文山區設立,緊接著,台北縣也將在1999年成立五所社區大學,分別設於板橋、永和、新莊、汐止、蘆洲。隨後數年之內,台北縣市其他行政區,甚至在其他各縣市,同類的社區大學將如雨後春筍,逐一湧現。

社區大學的核心任務--重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黃武雄)

為什麼要辦社區大學?幾年前撰寫(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一文時,我曾提出︰探討根本問題(學術課程)、發展公領域(社團課程),及充實生活內涵(生活課程),作為規畫社區大學課程的經緯,目的在於重建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world view),進行社會內在反省,從而為公民社會鋪路。

幾個問題,一個夢(黃武雄)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經過顧忠華教授等幾位朋友們兩年來的奔走與努力,終將要成立,要扮演起它劃時代的角色了。

獨立思考與主體經驗--比較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理念(黃武雄)

一、 通識教育的規劃

1

1981年虞兆中接任臺大校長,積極鼓吹通才教育。隔年六月台大成立通才教育規劃小組。但因政治干預,經歷許多波折,工作寸步難行[1]。我在小組成立第二年,規劃工作進入中程階段之時,加入小組。小組由郭博文召集,下設三組。「共同必修科組」由茅聲燾負責,檢討國父思想、軍訓、中國近代史等課程是否符合通才教育的基本精神。「問卷調查組」由鄭昭明負責,藉由問卷調查,收集全校師生意見,並引發眾人對通才教育的關注。我則負責「選修課程組」,規劃符合通才教育精神的選修課程,並遴選適當教授擔任講員,吸引學生選修,以衝激當時僵化卻屬共同必修的思想管制課程,逐步促發其變革。

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 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黃武雄)

社區大學正在各地萌芽,並逐日蔚為風潮。這項由民間結合地方政府聯手推展的社區大學運動會廣受注意,是因為它切合了當前台灣社會的需要。至於運動本身較深層的意義,一則是解放知識,另一則便是催生公民社會。

2010/03/31

社區大學與現階段的社會改革(彭明輝)

壹、一個台灣社會改革歷史的回顧

毋庸置疑地,社區大學從籌備的階段開始,就已明確地許身給了台灣的社會改革運動。做為台灣各種社會改革運動的一環,她既吸納了長期以來各種運動的理念與理想性格,也嘗試著回應現階段社會改革的獨特需要。

2010/03/26

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劃通案(黃武雄)

此文件寫於1998年二月,由作者黃武雄向社區大學籌委會提出,作為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設置之構想。本案之原始版本載於作者所著之《台灣教育的重建》(遠流)一書。

2010/03/25

大眾要有自己的大學--五四新社會宣言(史英)

八十年前的五月四日, 古國的先賢們宣言展開科學與民主的新文化運動; 八十年後的今天, 我們宣言: 讓知識與學術回到大眾的手中, 以建立符合人的發展與解放的新社會。

深化民主與發展新文化(黃武雄)

台灣目前的政治表面像民主,其實整個社會發展的基調仍然掌控於少數握有權力的所謂政治菁英。一般人民只能跟著走,眼看亂象叢生也無能為力;懷裡的選票,最多只能把權力從一批所謂政治菁英的手中,奉送給另一批政治菁英。

2010/03/18

如何建構學習社會的完整體系(顧忠華)

摘要:

在知識經濟和終身學習的潮流下,「學習能力」成為提昇個人乃至社會適應快速變遷環境的不二法門。為了建構完整的學習社會體系,本文提出三個努力的政策方向,首先是必須檢討學校內學習活動的長期偏差,革除以考試取代學習的陋習。其次政府應該儘速建立成人高等教育的體系,擴大成人參與學習的機會,並提高教育品質。最後則是政府與民間都有必要在新思維的引領下,打破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的藩籬,修訂不合時宜之法令規章、落實終身學習法立法案精神,讓政府及民間的學習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共同邁向具有創造力與反省力的「學習社會」。

Under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ocie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learning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to adapt the fast changing environment. It is suggested,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system of learning society in Taiwan , there are three policies to be implemented. The first is to reform the ideology of examination in the school, and let the activity of learning would not be led by examination any more. Seconda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xpand the opportunity of learning for adult citizen, as well as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dult high educ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should provide enough incentive for everybody to practice lifelong learning, including revise the inadequate laws, and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learning. We hope, the idea of learning society can be applied to reevaluate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systems in Taiwan , and will b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creativity and reflectivity of our citizen.


關鍵詞:終身學習、知識社會、學習社會體系

Keywords: lifelong learning, knowledge society, system of learning society

2010/03/02

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草案(黃武雄)

我試圖提出設置社區大學的計畫草案。這份草案大抵涵蓋了現代成人教育的觀點,也具有以最低成本求取最高教育效益的優點,而更重要的是藉由核發大學文憑的誘因,去提升文化,進行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社會重建。

2009/12/07

台灣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黃富順)

摘要:本文探討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全文除前言與結語外,計分社區大學產生的因素與發展、社區大學發展的法制面、社區大學發展的實務面、社區大學的特色與影響、及社區大學發展的問題與省思等五部分。社區大學產生的因素有三:即教育改革運動的激發、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推波助瀾、及終身學習理念的興起。社區大學自 1998 年成立第一所,至 2002 年已達三十七所。有關社區大學的法制面,計分終身學習法中所作的規定及地方政府所訂頒的相關法律兩部分進行探討,以了解其定位、設置主體、輔導及管理之措施。在實務層面,則從設立的理念與目標、辦理方式、行政組織、課程規劃、師資、經費及學員等項分述之。再次,提出社區大學的特色共十一項,及對教育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最後本文提出社區大學發展的問題與省思,包括定位、名稱、教育目標、辦理方式、課程規劃、課程開設、師資、教師在職進修、及經費等九項,希望能獲得進一步的突破或解決,使社大的發展更加順暢與蓬勃。(閱讀全文
 

社大知行網 Copyright © 2009 Cookiez is Designed by Ipietoon for Free Blogger Template